时间: 2025-05-01 01:51:30
这本书的作者在描述历史事件时采用了恶直丑正的手法,误导了读者。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20 21:14:37
句子:“[这本书的作者在描述历史**时采用了恶直丑正的手法,误导了读者。]”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句子的结构、词汇、语境、语用学、表达和文化背景,从而增强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事件】 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政治~丨突发~。
2. 【作者】 创始之人; 称在艺业上有卓越成就的人; 指从事文章撰述或艺术创作的人; 《论语.宪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邢昺疏"此章言自古隐逸贤者之行也……作,为也,言为此行者,凡有七人。"后以称隐逸之士。
3. 【历史】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地球的~|人类的~;过去的事实:这件事早已成为~;过去事实的记载;指历史学。
5. 【手法】 处理材料的方法。常用于工艺、美术或文学方面,含有技巧、工夫、作风等意义表现手法|手法高超; 手段,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两面派手法|毒辣的手法。
6. 【描述】 描写叙述。
7. 【误导】 不正确地引导:由于这家新闻媒体的~,一些读者产生了误会。
8. 【读者】 阅读书籍、杂志、报纸等读物的人。
9. 【采用】 认为合适而使用:~新工艺|~举手表决方式|那篇稿子已被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