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31:20
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我们要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使之适应现代社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4 01:03:01
句子:“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我们要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使之适应现代社会。”
这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目的。句子使用了现在时态,表明这是一种当前的观点或建议。
句子强调了在研究传统文化时,应该有选择性地保留和改造,以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即既要尊重传统,又要使其与时俱进。
这句话可能在学术讨论、教育讲座或文化政策讨论中使用,目的是传达一种对待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和方法。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句子中的“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是**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源自《易经》中的“革故鼎新”思想,强调在继承中创新。
翻译时,保持了原句的结构和意义,同时注意了目标语言的表达*惯和语法规则。
这句话通常出现在讨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语境中,强调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以及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
1. 【传统文化】 在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中。如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
2. 【我们】 代词。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
3. 【现代】 历史学上一般指资本主义存在和无产阶级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中国现代历史则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
4. 【研究】 钻研;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研究人类学; 考虑;商讨这个方案领导正在研究|请大家来研究问题。
5. 【社会】 人们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
6. 【精华】 (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取其~,去其糟粕|展览会集中了全国工艺品的~;光华;光辉:日月之~。
7. 【糟粕】 酒糟、豆渣等粗劣食物。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8. 【适应】 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相适合的现象。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指感觉适应。即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如从亮处进入暗室,开始时看不见东西,过一段时间才逐渐看清,这叫暗适应;反之,则叫光适应或明适应。在嗅觉、听觉、肤觉、味觉等方面也有适应现象,在痛觉方面则不明显; 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有机体不断运动变化与环境取得平衡的过程。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指把客体(外界事物)纳入主体已有的行为图式中;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行为图式或形成新的行为图式以适应客观世界变化。两者相反相成,适应状态就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儿童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