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时间: 2025-05-02 23:38:13

句子

在古代,灾荒时期人们常常屑榆为粥以充饥。

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19 11:30:43

语法结构分析

句子:“在古代,灾荒时期人们常常屑榆为粥以充饥。”

  • 主语:人们
  • 谓语:屑榆为粥以充饥
  • 宾语:无明显宾语,但“屑榆为粥”可以视为谓语的一部分,其中“屑榆”是动作,“为粥”是结果。
  • 时态:过去时,表示在古代发生的事情。
  • 语态:主动语态。
  • 句型:陈述句。

词汇学*

  • 在古代:表示时间背景,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时期。
  • 灾荒时期:指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短缺时期。
  • 人们:指普通民众。
  • 常常:表示经常发生的行为。
  • 屑榆:将榆树的皮或叶磨成碎屑。
  • 为粥:制作成粥。
  • 以充饥:用来填饱肚子。

语境理解

  • 句子描述了古代灾荒时期人们的一种生存策略,即通过将榆树的皮或叶磨成碎屑并制作成粥来充饥。
  • 这种做法反映了古代人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语用学研究

  • 句子在实际交流中可能用于描述历史**、教育背景知识或讨论生存策略。
  • 隐含意义:古代人们在灾荒时期的艰难生活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书写与表达

  • 可以改写为:“古代灾荒时期,人们常将榆树的皮或叶磨成碎屑,制作成粥以填饱肚子。”
  • 或者:“在古代,当灾荒来临时,人们*惯于屑榆为粥,以此来缓解饥饿。”

文化与*俗

  • 句子反映了古代**在灾荒时期的一种常见生存方式。
  • 相关的成语或典故:“屑榆为食”可能是一个类似的表达,强调在困难时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英/日/德文翻译

  • 英文:In ancient times, during famines, people often ground elm bark into a porridge to stave off hunger.
  • 日文:古代では、飢饉の時期に人々はよくエルムの樹皮を粉にして粥にして飢えをしのいでいた。
  • 德文:In alten Zeiten, während Hungersnöten, machten die Leute oft eine Brei aus gemahlenem Ulmenrinde, um den Hunger zu stillen.

翻译解读

  • 英文翻译保留了原句的时态和语态,同时清晰地表达了“屑榆为粥”和“以充饥”的含义。
  • 日文翻译使用了“粉にして粥にして”来表达“屑榆为粥”,并用“飢えをしのいでいた”来表达“以充饥”。
  • 德文翻译使用了“gemahlenem Ulmenrinde”来表达“屑榆”,并用“den Hunger zu stillen”来表达“以充饥”。

上下文和语境分析

  • 句子通常出现在讨论古代生存策略、灾荒历史或食物文化的上下文中。
  • 语境分析有助于理解句子在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关成语

1. 【屑榆为粥】 屑:研成碎末。把榆树皮研成细末煮粥充饥。指艰苦生活。

相关词

1. 【人们】 泛称许多人。

2. 【充饥】 饿时进食,解除饥饿感买个大饼充饥。

3. 【古代】 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 特指奴隶社会时代(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

4. 【屑榆为粥】 屑:研成碎末。把榆树皮研成细末煮粥充饥。指艰苦生活。

5. 【常常】 时常,经常; 平常;平庸。

6. 【时期】 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

7. 【灾荒】 亦作"灾荒"; 指自然给人造成的损害。多指荒年。

相关查询

武断专横 武断专横 武断专横 武断专横 武断专横 武不善作 武不善作 武不善作 武不善作 武不善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私庇 臼字旁的字 纔属 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削趾适屦 绊绊磕磕 包含腹的成语 鼎铛玉石 斐然乡风 译述 条蘖 鬲字旁的字 五车腹笥 包含科的成语 鹿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