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2:06
新政策出台后,企业东碰西撞地调整策略,希望能适应变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8-09 10:46:53
句子:“[新政策出台后,企业东碰西撞地调整策略,希望能适应变化。]”
句子描述了新政策实施后,企业为了适应新环境而进行的策略调整。这里的“东碰西撞”暗示了企业在调整过程中可能缺乏明确的指导或方向,但仍然希望最终能够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在实际交流中,这句话可能用于描述企业在面对政策变化时的应对措施。使用“东碰西撞”这样的表达,可能是为了传达一种紧迫感和不确定性,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对变化的积极应对态度。
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可能是在讨论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语境中可能包含了对政策变化的详细描述,以及企业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1. 【东碰西撞】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1. 【东碰西撞】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2. 【企业】 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在经济上独立核算的组织,如工厂、矿山、铁路、公司等。
3. 【希望】 心里想着实现某种情况希望能考上大学; 心愿;理想绝境中还抱着希望|所有的希望全成了泡影|对未来充满希望。
4. 【政策】 国家、政党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是路线、方针的具体化。如中国为了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派遣大量留学生到发达国家去学习,请外国专家到中国来工作,都是行之有效的政策。
5. 【策略】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斗争~;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谈话要~一点|这样做不够~。
6. 【调整】 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物价|~人力|~作息时间。
7. 【适应】 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等相适合的现象。是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指感觉适应。即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如从亮处进入暗室,开始时看不见东西,过一段时间才逐渐看清,这叫暗适应;反之,则叫光适应或明适应。在嗅觉、听觉、肤觉、味觉等方面也有适应现象,在痛觉方面则不明显; 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有机体不断运动变化与环境取得平衡的过程。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指把客体(外界事物)纳入主体已有的行为图式中;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行为图式或形成新的行为图式以适应客观世界变化。两者相反相成,适应状态就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儿童的智力发展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